這篇文章有分享投資我的心得喔

拿過五次全國米冠軍的台東縣池上米,今年將缺席,池上鄉長張堯城昨宣布,池上米今年起退出全國賽,未來朝國際市場發展。張堯城說,池上米已拿過很多次全國冠軍,再參加全國競賽沒什麼意思,「我們已經是最好的,不必再去參加比賽;就像江蕙已經是最好,所以不再參加金曲獎」。池上米不再參加全國賽,農民反應不一。昨在池上地區稻米競賽中拿下米王的潘明生,由妻子潘蘭秀代表領獎,她表示,參不參加全國賽都不重要,「把自己的米種好最重要」。特等獎第三名的吳阿森覺得惋惜,表示參加全國賽可以和其他農民交流,觀摩彼此成品,是非常難得經驗,拒絕參賽就失去了這機會。農委會自二○○四年舉辦全國米競賽,池上米在「全國冠軍米」時期連獲三屆冠軍;但之後改為「十大經典好米」、「名米產地冠軍」競賽,池上米都只各得一次獎,引發農民不滿,埋下拒賽導火線。農民表示,稻米品質難免因氣候、技術有好有壞,不可能一直拿第一,但池上米品質全台有目共睹,「從第五屆以來池上米只入圍兩次,合理嗎?」還有農民質疑政府拿著池上米名氣助長其他產區稻米,有為人作嫁之嫌。農民說,前年宜蘭一名得主宣傳時公然打出「超越池上米」字樣,「讓人很生氣」。多年來池上地區一直有「罷賽」聲音,鄉公所與農會等系統今年終做出決定,不再參加全國賽。池上鄉農會總幹事徐月娥表示,鄉公所曾邀農會等三大系統討論,大家一致同意不參加全國賽。農糧署:希望農民盡量參賽對池上鄉長張堯城宣布不再參賽,昨受邀當池上地區稻米競賽評審的農糧署官員尷尬不已,不知如何回應。農糧署東區分署長陳啟榮表示,還是會鼓勵農民盡量參賽。【記者施鴻基、王慧瑛、邵心杰、謝梅芬╱連線報導】農糧署糧食產業組長蘇宗振表示,全國賽是種植技術與品種的交流盛會,能提升稻米品質及能見度,對稻農技術升級有所收穫,期待池上能參賽。池上鄉長張堯城表示,池上米從選種到出售都有生產履歷可查,農民用心種出來的米,年產量只占全台百分之一,但市面上魚目混珠「池上米」的產品竟達百分之十,打亂市場行情,他為此心寒,才決定讓池上米走自己的路。他說,豪雨、焚風確會影響米的品質,但不是年年如此。崑濱伯:得獎還要老天賞臉曾拿下第四屆全國冠軍米「米王」台南崑濱伯說,他認為耕作者只要全心全意種出好吃的米,得不得獎其次,獲得消費者肯定比得獎來的重要。崑濱伯說 ,稻米參賽能否得獎,除了人為努力,還要老天爺賞臉才行,可遇不可求。得獎一、二次,不保證下次獎還是你的,可能因品種突變,或天候不好影響米的品質,唯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才可能種出當年品質最好的米,並非易事。拿過十大經典好米的高雄米農陳毅鴻也說,他都遵照前輩傳承的經驗,一切照時令走,不提早也不敢延後,至於比賽要靠點運氣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也是他的種稻哲學。
arrow
arrow

    ydhmlfmu0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